2025年厦门华厦学院微专业招生简章 ——营养与健康

时间:2025-09-18

一、微专业简介

“营养与健康”微专业以“科学膳食与健康干预”为核心,依托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科优势,融合现代营养学、中医养生理论、健康管理学及食品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打造交叉型、应用型的专业方向。本微专业立足“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结合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营养技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膳食营养设计、慢病食疗干预、健康评估与管理、功能性食品应用等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健康管理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养老机构、运动康复中心、食品企业及健康咨询平台等领域,从事营养配餐、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干预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相关工作。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延伸与拓展,“营养与健康”微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和社会实用性,旨在满足大健康产业对“营养+健康”跨界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微专业主要面向高校在校生中具有食品科学和康复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同时也可面向未来有意向从事营养健康管理、慢病膳食干预、功能性食品研发等工作或对营养与健康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营养配餐设计、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膳食指导、健康风险评估及慢性病营养干预等专业技能,提升其在营养健康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

以"科学膳食+健康干预"为导向,培养掌握现代营养学与中医食疗基础理论,具备营养配餐设计、慢病膳食干预及健康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大健康产业对复合型营养健康人才的需求。

三、招生对象及要求

招生对象:2024级在校本科生,需对营养与健康领域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生物与化学等学科基础。

计划招生数:20~4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授课方式:独立开班,课程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不与主修专业冲突。

四、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遵照《厦门华厦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线上

线下

营养配餐设计与评价

2

32

16

16


线下考试

3

中医养生与经络保健

2

32

0

32


实践项目

3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

2

32

24

8


线下考试

3

慢病食疗技术

2

32

8

24


实践项目

4

药膳配方设计实践

2

32

0

32


实践项目

4

功能性食品与膳食补充剂

2

32

32

0


线下考试

4
合计 12

192

80

112



-

-

其他修读要求

建议具备生物、化学知识背景,以适应相关课程的学习需求;学习健康管理伦理及食品安全法规,了解营养健康行业标准与职业责任;鼓励参与跨学科团队项目,提升与医疗、养老、食品等行业的协同工作能力。

课程简介

1. 营养配餐设计与评价

1)课程定位

《营养配餐设计与评价》是营养与健康微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旨在系统教授科学膳食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方法,结合现代营养学与中医食疗理论,培养学生针对不同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特殊生理阶段人群等)制定个性化营养配餐方案的能力。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后续《慢病食疗技术》《药膳配方设计实践》等课程提供技能支撑。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能量与营养素需求的计算方法(如宏量营养素配比、膳食参考摄入量);

理解不同生理阶段(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膳食原则;

熟悉常见食物的营养特点及搭配技巧(如蛋白质互补、低GI食物选择)。

能力目标

能独立完成个体或群体的膳食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能设计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平衡食谱,并优化其成本与适口性;

具备运用营养软件(如膳食分析系统)进行配餐设计与效果评估的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科学膳食+精准营养的实践能力,避免盲目跟风;

树立以循证营养学为指导的职业责任感,关注公共营养健康问题(如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

2. 中医养生与经络保健

1)课程定位

《中医养生与经络保健》是营养与健康微专业的特色理论课程,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系统介绍传统养生理论与经络保健技术。课程融合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帮助学生掌握体质辨识、经络调理及四季养生方法,为《药膳配方设计实践》《慢病食疗技术》等课程提供中医理论支撑。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如阴阳平衡、顺应四时)及九种体质的辨识要点;

理解经络系统的基础知识(如十二经脉、常用保健穴位);

熟悉药食同源理论及常见养生食材的性味归经。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体质(如阳虚、湿热)制定个性化养生建议;

能运用艾灸、推拿等基础技法进行日常经络保健;

具备结合现代营养学解读中医食疗方剂的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整体观+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思维;

树立科学运用中医养生技术的职业伦理意识,避免伪科学传播。

3.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

1)课程定位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是"营养与健康"微专业的核心应用课程,以现代健康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预防医学和营养学知识,系统讲授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预防干预的方法与技术。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健康监测、评估和干预的能力,为后续《慢病食疗技术》《功能性食品与膳食补充剂》等课程提供健康管理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流程(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

理解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及三级预防策略

熟悉健康风险评估工具(如健康问卷、体检指标解读)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能独立完成个体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能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营养、运动、心理等多维度)

具备开展基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大健康理念

树立循证医学思维,科学评估健康干预效果

4. 慢病食疗技术

1)课程定位

《慢病食疗技术》是"营养与健康"微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以现代临床营养学和中医食疗理论为基础,重点讲授常见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策略和食疗方案设计。本课程衔接《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和《营养配餐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针对特定慢性病开展科学膳食干预的专业能力。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常见慢病的病理特点及营养治疗原则

理解各类慢病食疗方案的作用机制和科学依据

熟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慢病患者制定个体化食疗方案

能评估和调整现有膳食方案的干预效果

具备指导慢病患者进行科学饮食管理的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医养结合"的慢病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严谨的食疗观,避免伪科学误导

5. 药膳配方设计实践

1)课程定位

《药膳配方设计实践》是营养与健康微专业的特色实践课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工艺学,系统培养学生设计、制作与评价药膳配方的实践能力。本课程衔接《慢病食疗技术》与《中医养生与经络保健》,强调药食同源理念的应用,提升学生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健康餐饮服务中的创新能力。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药膳配伍的基本原则(如四性五味”“君臣佐使)及禁忌;

理解常见药食同源食材(如枸杞、山药、茯苓)的功效与应用场景;

熟悉现代药膳标准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体质或健康需求(如气虚、失眠)设计经典药膳配方;

能结合烹饪工艺改良传统药膳,提升适口性与接受度;

具备药膳安全性评估与功效宣传的科学表达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传承与创新并重的中医药膳发展观;

树立规范使用药食同源原料的职业伦理意识。

6. 功能性食品与膳食补充剂

1)课程定位

《功能性食品与膳食补充剂》是营养与健康微专业的现代应用型课程,聚焦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原理、开发技术与市场规范。课程融合营养学、食品工程与法规知识,培养学生针对特定健康需求(如免疫调节、肠道健康)设计和评价功能性产品的能力,为健康食品研发、营养咨询等职业方向提供核心技能支持。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活性成分(如益生菌、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的作用机制;

理解国内外膳食补充剂法规标准(如中国保健食品注册、美国FDA认证);

熟悉功能性食品开发流程(从靶点筛选到功效验证)。

能力目标

能根据人群健康需求(如运动营养、抗疲劳)设计基础产品配方;

能解读功能性食品标签与宣称的科学依据;

具备评估和比较市售膳食补充剂品质的能力。

素养目标

建立循证科学思维,批判性看待功能性食品的功效宣称;

强化合规意识,遵守保健品宣传的伦理规范。



六、报名方式及咨询电话

1.报名方式:填写《厦门华厦学院微专业修读申请表》及《厦门华厦学院微专业报名统计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hx@hxxy.edu.cn,纸质材料提交至环境与公共健康学院求索楼502室。

2.报名时间:2025919日至925

3.联系人:林老师 电话:18030041499


  Copyright(C) 厦门华厦学院 地址: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天马路288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76202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